夏季自然通風用的進風口,其下緣距室內地面的高度不宜大于1.2m。自然通風進風口應遠離污染源3m 以上;冬季自然通風用的進風口,當其下緣距室內地面的高度小于4m 時,宜采取防止冷風吹向人員活動區(qū)的措施。
機械送風系統(tǒng)進風口的位置,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3 進風口的下緣距室外地坪不宜小于2m,當設在綠化地帶時,不宜小于1m。
建筑物全面排風系統(tǒng)吸風口的布置,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位于房間上部區(qū)域的吸風口,除用于排除氫氣與空氣混合物時,吸風口上緣至頂棚平面或屋頂?shù)木嚯x不大于0.4m;
2.用于排除氫氣與空氣混合物時,吸風口上緣至頂棚平面或屋頂?shù)木嚯x不大于0.1m;
3.用于排出密度大于空氣的有害氣體時,位于房間下部區(qū)域的排風口,其下緣至地板距離不大于0.3m。
4.制冷機房的通風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3)氟制冷機房……事故排風口上沿距室內地坪的距離不應大于1.2m。
5.事故排風的室外排風口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2)排風口與機械送風系統(tǒng)的進風口的水平距離不應小于20m;當水平距離不足20m 時,排風口應高出進風口,并不宜小于6m;
3)當排氣中含有可燃氣體時,事故通風系統(tǒng)排風口應遠離火源30m 以上,距可能火花濺落地點應大于20m。
高度大于15m 的大空間采用復合通風系統(tǒng)時,宜考慮溫度分層等問題。
風管與通風機及空氣處理機組等振動設備的連接處,應裝設柔性接頭,其長度宜為150mm~300mm。
矩形風管采取內外同心弧形彎管時,曲率半徑宜大于1.5 倍的平面邊長;當平面邊長大于500mm,且曲率半徑小于1.5 倍的平面邊長時,應設置彎管導流葉片。
當風管內設有電加熱器時,電加熱器前后各800mm 范圍內的風管和穿過設有火源等容易起火房間的風管及其保溫材料均應采用不燃材料。
暖規(guī)
夏季自然通風用的進風口,其下緣距室內地面的高度不應大于1.2m;冬季自然通風用的進風口,當其下緣距室內地面的高度小于4m 時,應采取防止冷風吹向工作地點的措施。
當天窗較長時,應設置橫向隔板,其間距不應大于擋風板上緣至地坪高度的3 倍,且不應大于50m。擋風板下緣至屋面的距離,宜采用0.1~0.3m。
機械送風系統(tǒng)進風口的位置,應符合以下要求:3 進風口的下緣距室外地坪不宜小于2m,當設在綠化地帶時,不宜小于1m。
建筑物全面排風系統(tǒng)吸風口的布置,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 位于房間上部區(qū)域的吸風口,用于排除余熱、余濕和有害氣體時(含氫氣時除外),吸風口上緣至頂棚平面或屋頂?shù)木嚯x不大于0.4m;
2 用于排除氫氣與空氣混合物時,吸風口上緣至頂棚平面或屋頂?shù)木嚯x不大于0.1m;
3 位于房間下部區(qū)域的吸風口,其下緣至地板間距不大于0.3m。
事故排風的排風口,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排風口與機械送風系統(tǒng)的進風口的水平距離不應小于20m;當水平距離不足20m 時,排風口必須高出進風口,并不得小于6m;
2.當排氣中含有可燃氣體時,事故通風系統(tǒng)排風口距可能火花濺落地點應大于20m。
在防火閥兩側各2m 范圍內的風管及其保溫材料,應采用不燃材料。
輸入溫度高于80℃的空氣或氣體混合物的風管,在穿過建筑物的可燃或難燃燒體結構處,應保持大于150mm 的安全距離或設置不燃材料的隔熱層,其厚度應按隔熱層外表面溫度不超過80℃確定。
當風管內設有電加熱器時,電加熱器前后各800mm 范圍內的風管和穿過設有火源等容易起火房間的風管及其保溫材料均應采用不燃材料。